第(3/3)页 陆羽安慰到:“您也别太遗憾,每项新技术才出来的时候,价格都不便宜,以后会慢慢降下来,现在成本高是因为原材料的价格高,说不定将来这些原材料的生产技术革新,那到时候,成本自然就会降下来。” 方院士点点头:“也只能希望如此了。” …… 又说了几句才挂断电话,陆羽把玩着手机,思绪有些飘远。 他相信方院士他们拿到培养液,肯定进行过化验和研究,连他们都认定培养液无法大规模推广,自然对一些原材料也进行过详细的调研。 降低培养液成本的唯一办法,就是降低原材料的价格,但原材料的价格是那么容易说降低就降低的么? 想要革新一些原材料的生产提炼技术,难度暂且不说,投入更是不小,尽管培养液作用很大,也有点得不偿失。 哪怕培养液真的推广开来,农作物大幅增产,能解决全球部分粮食危机,但通过生产培养液也远远赚不回海量的投入。 大规模推广意味着低价,意味着利润空间小,这和海量投入是鲜明的矛盾,无法调和。 别人不敢保证,反正他陆羽现阶段是不会烧大量经费来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。 …… 摇摇头,把这些事情抛诸脑后,继续看碳纤维方面的前沿研究论文。 之所以要看这方面的论文,也和陆羽以后的计划有关。 在陆羽看来,蓝星上现在各大顶尖研究机构对碳纤维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,陆羽关注的重点也不在碳纤维本身上,而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。 碳纤维和树脂、金属、陶瓷等基体复合,制成的结构材料,在强度、刚度、重量、耐久、耐热、抗腐蚀和辐射等性能上,都有不错的优势,应用范围也特别广泛。 举个简单的例子,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,由于比重小、刚性好、强度高而成为一种先进的航空航天材料。 因为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,就可以使运载火箭减轻500公斤。 某些特殊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,还可以用作电磁屏蔽除电材料、人工韧带等身体替代材料等等,飞行器外壳或者工业机器人等等更是不在话下。 曾经有人说,碳元素才是蓝星科技的未来,这话尽管非常偏颇,有吹嘘的意思,但还是有一丁点道理,含量多,且用途真的非常广阔。 现目前的应用,也只能算是皮毛而已,还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。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