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1章 我们该怎么办?-《大唐小货郎》
第(3/3)页
老和尚闭嘴不言。
有人挑了挑眉,想要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来。
主持率先开口堵住他们的嘴巴:“那位楚王殿下是兵部尚书,更是一位兵道的行家,他手下的私兵,是大唐第一军。”
想要说话的那位和尚,也紧紧合上自己的嘴巴。
“那我们该如何是好?难不成真就任由……”一位年轻一些的和尚开口,话音不忿,似乎有浓浓的怨气。
没有人开口,能提出一个好的意见。
主持叹了口气,轻声说道:“玄奘法师现还在寿春,只能看他能不能度化那位楚王殿下了……”
他们所能做的最大的挣扎,也就只有这种程度。
屋子里的和尚,脸上神采都渐渐消散下去。
和那位楚王殿下相比,他们这些人,真的实在是太渺小,太渺小了……
兴教寺的信笺,一封封的发往寿春。
不止是兴教寺。
几乎全国各地的佛寺,都做出了差不多的举动。
每一个字,都像是一座极其沉重的大山,落在玄奘法师的头上。
南北两派的佛教徒,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书信里,指手画脚的希望玄奘法师,能够按照自己的说法去做。
并在信中信誓旦旦的担保,自己的说法,一定是能够说服楚王,将其度入佛门。
口中的道义说的满满当当。
可玄奘法师,从那字里行间中,只看出来赤裸裸的“利益”二字。
这让他痛苦不堪。
他是一个真正对佛法有追求的人,来到寿春建立东禅寺,佛道之争是一方面,更主要的还是他想要宣扬佛法。
可那天,了一子的一句“着相了”,彻底惊醒了他。
再回首看自己的所作所为,和佛法中说的教义,相去甚远。
不知不觉中……
那个曾经落在他心中的想法,又渐渐的生了出来。
大唐的佛法走上了歧途。
那么佛教的源头,那个名为天竺的国家,会不会有能解开他疑惑的答案?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