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轩阁小说网 - 历史小说 - 三国:积粮万石,黄巾终于起义了在线阅读 - 第二百七十四章 子午谷奇谋

第二百七十四章 子午谷奇谋

        益阳县,扼资水而汇湘水,乃是长沙治所临湘下游的战略要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刘表军中的黄忠部和刘磐部,便在益阳以北扎营,而黄祖水军,则驻扎在洞庭湖,随时可以支援两部,还能直接沿湘水南下,进犯临湘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应对,孙坚也派了重兵在此地。

        程普和黄盖驻兵在湘水岸上,孙坚则率吴景,以及孙策驻军益阳,与黄忠刘磐对峙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韩当和朱治已经拿下宜春,再进两步,豫章郡便可拿下,而益阳展现,他只需挡住黄忠和刘磐的攻势即可。

        数月以来,孙坚以守为主,偶尔也主动派兵攻打黄忠刘磐的营地,双方互有损伤,差不多算势均力敌,这还是孙坚这些年来,碰到的最强战力,黄忠不仅神勇异常,而且一把长弓玩的是出神入化,百步之外,穿心之箭比比皆是,刘磐个人战力虽不出众,但战斗时悍不畏死,将士士气尤为高涨,双方激斗的结果每每都是两败俱伤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样,黄忠和刘磐也面临无法速胜的问题,孙坚不仅麾下猛将众多,而且自己也有破虏之名,其子孙策更是神勇可比黄忠,若不是因为孙策年纪尚幼,黄忠真觉得孙策武力并不在自己之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双方便僵持日久。

        益阳城头,孙坚远眺前方,他的左右两侧,站立者正是吴景和孙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父亲,韩叔叔已攻占宜春,你为何命他们停止进兵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伯符,你父亲如此决定,自有道理,你那孙子兵书看的如何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孙策回道:“虚虚实实的,太绕了,看不明白,打架不就是冲过去杀么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可不行,昔日霸王神勇,能以一当千,最后还不时败于善用智谋的刘邦,光靠蛮力,可打不下天下。”吴景教育道,“所以,兵书,该看还是要看的,再说了,这还是你祖传的兵书!”

        孙策不想在兵书之事上纠缠,便转移话题对孙坚道:“父亲,不若让我去豫章相助韩叔叔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不是说要击败黄忠么,现在黄忠未败,怎么改主意了?行军打仗,岂同儿戏妄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不这里十天半个月都打不起一场么!”孙策闷闷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孙坚望着远方,这一点,孙策说的倒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父亲,你让我豫章,我保证能拿下豫章,拿下豫章之后,再向庐江进兵,打败陆康,让他见识见识,我的厉害!”孙策捏着拳头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孙策还不成熟的认知之中,他的父亲英勇盖世,而能被他父亲奉为主公的人,一定十分了不起,而那个人,也就是袁术,竟然在庐江兵败,一命呜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孙策想的很简单,他就是要击败陆康,证明自己!

        孙坚听了孙策之言,不由得想到了袁术之死,心头不由得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术,曾经不可一世,雄踞雒阳,横扫中原,没想到一碰上渤海王,竟然兵败如山倒。

        陆康,岂是那般好弄的,他的背后,可是渤海王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孙策有此斗志,他十分欣慰,或许,是时候给其足够的空间去自由成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孙坚一笑,说道:“你那庐江的朋友,可有联络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父亲说的是公瑾吧,前段时间收到公瑾来信,称庐江正在进行土地改制,周氏有不少土地,都被郡府强行收走了,为此,周氏族中,怨声载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便是渤海王的威势所在,所到之处,摧枯拉朽,然后在废墟之上,建立新的秩序,冀州如此,并州亦如此,如今,整个北方,恐怕都是如此。”孙坚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文台,难道渤海王真的可以与天下为敌吗?”吴景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天下?谁能代表天下?”孙坚反问道,“汉室宗亲?士族豪强?还是你我军武粗人?反正不是百姓,他们活着都成问题,如何成为天下?”

        吴景消化了会孙坚的话,还未消化完,孙坚又道:“士族亦难成气候,还记得否,二次党锢,士族又能如何反抗呢?或许,唯有豪强拥兵,方能推翻这腐朽的朝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文台慎言!”吴景小声提醒道,这可是悖逆之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父亲说得好!”

        远处传来一阵叫彩,正是徐徐走来的孙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仲谋,你怎么来了?”吴景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吴母命我来唤伯符。”孙权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孙权走到孙坚和孙策中间,仰头望着两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看了看,说道:“吴舅,父亲说的没错,自黄巾之后,这天下各州,便各自为政了,袁绍僭越,擅立天子,袁术更是自己称代天子,汉廷权威,早就威风扫地,不复从前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坚笑着,十分欣赏的看着自己的小儿子,和伯符相反,仲谋喜好读书,知书达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仲谋说的倒是有理,可天子终究是天子。”吴景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然!吴舅可曾听过,周代商,汉代秦,即便汉朝中期,也有王莽代汉,新朝横空出世,最后被光武帝刘秀夺了政权,所仰仗的是什么,正是世家和豪强的势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仲谋,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书上看的啊,吴舅不看书的吗?”孙权反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景一阵尴尬,回道:“舅舅自幼家贫,饭都吃不饱,何况读书,若不是碰见你父亲,我和姐姐恐怕早就饿死路上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吴景说着,心想孙坚和孙权的雄心壮志,姐姐真没有看错他!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孙权小小年纪,便懂这些,看来承孙坚志者,定是仲谋。

        伯符这孩子,就知练武,是个直脑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伯符,你随仲谋去吧!”孙坚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孙策和孙权便下城楼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伯符离开之后,调程普来益阳,我要组织一波反攻,此战务必拿下黄忠和刘磐,余下黄祖,不足为虑,届时,我大军方可放开手脚进入豫章!”孙坚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文台好主意!”吴景夸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未走远的孙策听得父亲要大举进攻豫章,心有很是兴奋,他可以大展身手了,他对弟弟道:“仲谋,兄长要去打仗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权脑袋一横,“兄长不是一直在打仗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去别的地方打仗。”孙策改口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要去豫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策意味深长的看了孙权一眼,他竟然知道!

        孙坚和吴景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,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谈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伯符与仲谋,一人武略神勇,一人心思玲珑,文台,你可真生了两个好儿子啊!”吴景赞道,语气酸酸的,想到自己平平无奇的儿子吴奋,吴景就意难平。

        生子当如孙伯符和孙仲谋啊!

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钖县外,尘土满天,大队骑兵到达城外,来者正是徐晃和李傕。

        高顺亲自出城迎接,见了徐晃,十分高兴,两人数次并肩作战,早已是老战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公明兄,你可来了,路上可顺利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切无恙,顺畅得奇怪,好似刘表军的眼线,都不跟了。”徐晃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将军。”高顺又冲李傕见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陷阵营,高将军,闻名不如见面,今日一见,陷阵营军容,令李傕汗颜!”李傕赞许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将军过誉了,将军麾下西凉射手,骑射一绝,箭无虚发!”

        三人一阵吹捧,大笑着一同入城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刘表军不再刺探,是因为已经得知我军动向,汉中张鲁之乱,荆州自然也得到了消息,刘表根据我军行军,自然可以判断我军是冲汉中而去的。”高顺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孝父,我与李将军初到此地,这周围情况,不甚熟悉,下一步如何,你且说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今日天色将晚,两军先休整一夜,明日便向西城进军,不过……”高顺一顿,看着徐晃,道:“我连日观察汉中舆图,发现汉中有一要道,此地钖县,钖县以南,便是上庸,上庸以东,乃是房陵,而房陵再往东,便直通襄阳,我猜测,若刘表知道汉中之变,必定会趁机出兵占据房陵,甚至上庸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孝父的意思是,此道不能为刘表所占?”徐晃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房陵逼近襄阳,倒也还好,不过上庸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乃兵家之必争,我以为不能为刘表所得,因我军乃是趁夜秘密入城,为免于提前暴露,所以未出兵,如今你们来了,明日我军便大举攻向西城,我以为可分出一小部分兵马,奔袭上庸,抢先刘表占之!”高顺介绍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上庸防护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已探查过了,刘焉军主要在益州活动,而张鲁军也只在南郑一带,所以上庸仅有数百县兵,取之易如反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此,明日从我军中分派出一千轻骑,赶往上庸即可!稚然,你笑什么?”徐晃突然发现李傕正在笑个不停,又想笑,又想憋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,高将军真乃慧眼独到,我奉文和先生之令时,文和先生便说了,入钖县之后,首要之事,不是占据西城,而是占据上庸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?文和先生竟如此说?”高顺好奇道,这未到此地,却知此地利害,这才是真的厉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孝父,你可别忘了,主公可是说过的,文和先生之才,不在奉孝军师之下,如此看来,汉中之势,已尽在文和先生掌控之中了!”徐晃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从军中抽调五百射手,与公明骑兵同去,方便防守,免得刘表军前来攻城。”李傕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高顺点点头,他没见过贾诩,但贾诩远在南阳,做出的布局,与他实地考察如出一辙,真是神奇!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千五百人马,足矣!”高顺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三人一同入了县府,高顺拿出舆图,三人再度商议进兵策略。

        翌日,按照约定,徐晃和李傕分出兵马,徐晃从军中选了名稳重的偏将,作为一千五百人的主将,率先出发,前往上庸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三军整备之后,便沿着沔水,浩浩荡荡前进。

        西城距离钖县,直线距离仅一百八十里,顺着河道行进,地势平坦,骑兵奔袭的话,只需要两日。

        两日后,大军兵临西城城下,想象中的守卫,并没有出现,西城县令捧着官印,在城门口迎接。

        高顺三人面面相觑,一脸懵逼。

        十分险要的关城西城,就这么不费一兵一卒,就拿下了?

        “难道文和先生说不急于西城,是早料到西城无战事吗?”高顺问李傕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傕哪里知道,贾诩也没有深说,只说上庸比西城重要,但他也没想到,所谓不太重要的西城,竟然无人防守,县令带着几位官吏,直接在城门迎接大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事实上,张鲁并没有放弃西城,他是派了一员大将前来镇守西城的,因为汉中险要,仅有的几条山道,另外就是西城上庸一线,上庸过于遥远,驻兵不现实,但西城乃是关城,于是他派了部将杨昂前来镇守西城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路上出了意外。

        意外便是,子午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受到刘擎军令之后,仅用半日,便集结了两千白波骑兵,日夜兼程,赶往京兆尹,事实上,刘擎的军令到达南阳时,张宁已经快到子午谷外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几乎是掐着时日,计算渤海王军令到达南阳的时间,南阳再派兵进入汉中需要的时间,她要做的,便是陈兵子午谷,在南阳方面军进攻西城的时候,从谷中杀出,杀至西城后方,形成夹攻之势。

        关城险要,易守难攻,但关城最致命的缺陷便是,最忌讳前后夹击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事情并非张宁所料的那般,她杀入子午谷,正在准备进驻西城的杨昂,半道得到消息,便陈兵子午谷道口,以堵截张宁,他再另外书信张鲁,让他另派人前去驻守西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个节骨眼上,高顺徐晃李傕三人,杀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西城,依然是一座空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占据西城一日之后,派出的斥候回报,沿沔水往西,子午道口,有张鲁军驻守。

        三人当即开始商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驻守西城,却驻守子午道口,张鲁这是何意?”李傕问。

        高顺盯着舆图,看了好一会儿,才道:“可能子午谷中,有主公奇兵,说不定这支兵马,原本就是驻守西城的。”高顺猜测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自己也没想到,竟然一猜就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只知马腾屯兵斜谷道,以牵制张鲁大军,想不到主公在极易忽略的小子午谷道中,也埋设了棋子,真是疏而不漏!”李傕叹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既如此,我们还等什么,骑兵顺道突突过去,将友军放出谷来,我倒要看看,是谁动作这么快,竟然抢在我们前面!”徐晃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高顺笑着回道:“公明,若非他奇兵飞速,恐怕我们在西城有一场硬战要打,我们当谢谢人家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还等什么,速速出兵!”徐晃大声嚷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!”三人齐声大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陷阵营留下一千人守城,其余人马,奔袭子午谷!”

        高顺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(求月票,推荐票支持。)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    /75/75958/29296384.html